•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千年计划

促进民心相通 实现合作共赢

时间:2016-9-28 10:48:0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网  浏览:641  评论:0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连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9月26—27日,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研讨会,发表题为《促进民心相通 实现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智库、企业和...

 “一带一路”,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连着中国,一端通往世界。9月26—27日,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研讨会,发表题为《促进民心相通 实现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智库、企业和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共同建言“一带一路”建设。会上,《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址考古成果》等发布。

  进度成果超出预期

  首个“一带一路”建设3周年进展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作为课题组组长在会议上介绍相关内容。报告从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部布局、稳步推进等方面,对3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告诉记者,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通过陆上路径和海上路径的紧密关联和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沿线各国不断深化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早期收获。

  刘伟介绍说,政策沟通取得了沿线国家广泛的共识,如上合组织框架、亚洲大陆桥协商机制、欧亚经济论坛等对话形式,构成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联通打下坚实基础,高速公路、高铁列车、港口轮船跨境功能、互联互通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贸易畅通取得显著成就,3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致力于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逐步消除各项贸易和投资壁垒;资金融通形成合作网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年初开业营运,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正在启动;民心相通实现稳步推进,3年来我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构成了别具特色的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波兰前副总理、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格热戈什·科勒德克表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加重视民心相通,要解决各国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共赢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跨国合作才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我相信 ‘一带一路’一定会取得成功。”

  共同推进经济合作人文交流

  共建“一带一路”,道路互联是基础,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目标。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孙皓晖表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长期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合作,它对于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孙皓晖建议,我们要继续秉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理念,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古丝绸之路遗址见证了“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纽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址考古成果》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穆尔丁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共同发布。这项中乌联合开展的“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表明:在苏尔汉河流域周边的山前地带分布有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可能与古代月氏有关。这为考古界和学术界进一步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和探讨月氏与贵霜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寻找跨国合作最佳方案

  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威尔士亚伯大学历史学教授亚历克·格鲁菲兹·琼斯表示,古代月氏研究是国际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该课题研究对于厘清丝绸之路历史、探讨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往与互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王建新带领的学术团队从2000年开始,通过从甘肃到新疆持续16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初步确认古代月氏在中国境内的原居地应该是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纠正了长期以来将该区域置于河西走廊西部的误解。同时,针对作为游牧人群的古代月氏人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考古队在理论和实践中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游牧人群“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的偏见,提出了游牧中有定居是游牧人群普遍的生活状态的见解,总结出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在从东天山到新疆北部、蒙古草原和中亚地区古代游牧人群生活的区域,调查发现了大量古代游牧文化的聚落遗址,在国际游牧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王建新介绍,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撒马尔罕签署了关于“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双方连续多年的考古调查,全面了解了古代游牧文化遗存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分布状况,新发现了大批遗址,包括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填补了以往研究的学术空白。西北大学开展的中亚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liuwujie0815@163.com 国粹网  www.yiyuanguocui.cn 

国粹网QQ:2040316088    京ICP备180355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6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