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土人情
-
高原追梦人守护非遗“活化石”
时间:2020-7-4 22:09:4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104 评论:0内容摘要:踏动摆身、击锣敲鼓、左腾右挪、绕场而舞……炎炎夏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纳顿传习所里,一群身穿各式服装的演员伴随着音乐灵动起舞……6月18日,几名手执扇子的老人在表演“纳顿”“会手舞”。新华社记者 周喆 摄训练结束后,46岁的杨春林脱掉华丽的表演服装和面具,露出汗涔涔...踏动摆身、击锣敲鼓、左腾右挪、绕场而舞……炎炎夏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纳顿传习所里,一群身穿各式服装的演员伴随着音乐灵动起舞……
6月18日,几名手执扇子的老人在表演“纳顿”“会手舞”。新华社记者 周喆 摄
训练结束后,46岁的杨春林脱掉华丽的表演服装和面具,露出汗涔涔的脸庞。杨春林参与的这场表演训练叫作“纳顿”,是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群众重要民俗活动。
“‘纳顿’源远流长,早在元末就已经出现。”青海省民和县纳顿艺术研究会会长祁正祥说,土族纳顿节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形象地表现了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产的历史过程,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纳顿”由“会手舞”“面具舞”等内容组成,舞艺保存着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文化的遗风,真实地保留了土族过去的生活形态,原汁原味地再现土族的生活情形。
6月18日,几名手执扇子的老人在表演“纳顿”“会手舞”。新华社记者 周喆 摄
20多年前,杨春林踏上学艺之路,过程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纳顿节开始的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二日,炎热的天气却要穿着厚厚的长袍、戴着面具进行训练,杨春林说:“每次练完都会汗流浃背。”
6月18日,当地群众在表演“纳顿”“会手舞”。新华社记者 周喆 摄
这一跳就是20多年,杨春林现在成为纳顿艺术团的副团长,所在的团成员有90余人。
杨春林的师傅75岁的徐秀福,是纳顿艺术团的艺术总监,也是土族纳顿节省级传承人。“干了一辈子喜欢的事,值了!”徐秀福说。
“如今许多年轻人走出家园,接受多元文化,‘纳顿’表演技艺濒临失传。”徐秀福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传承保护上,这些年,徐秀福教过的学徒有四五十个,成为“纳顿”表演的主力军。
6月18日,当地群众在表演“纳顿”“会手舞”。新华社记者 周喆 摄
经过徐秀福等人精心打磨,如今“纳顿”表演融入了汉、回、土、藏、东乡族等多民族特色,古老的民俗文化有了新面貌。当地“纳顿”演员们一起改编的“五族舞”,在表演中突出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友爱的感人情节,纳顿节在当地也逐渐成为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节日。
“希望未来能提升‘纳顿’的艺术品位,让游客们既能看到传统节目又能看到创新节目,把非遗文化留下来、传出去。”徐秀福说。
- 本类更新
-
-
8-26让老地名留住古都历史文化记忆
-
2-3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
7-4澳门非遗清单新添55项
-
7-4高原追梦人守护非遗“活化石”
-
8-23用诗歌续写延安新的光荣与辉煌《中国百位诗人写延安》出版
-
10-8诗词中的寒露:娟娟寒露中 静看秋意渐浓
-
5-5今日立夏:向夏天问声好
-
3-16古人养生十法:读书练字 养花种草 爬山登高 玩牌下棋
-
2-15除夕
-
2-13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
- 本类推荐
-
-
8-26让老地名留住古都历史文化记忆
-
2-3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
7-4澳门非遗清单新添55项
-
7-4高原追梦人守护非遗“活化石”
-
8-23用诗歌续写延安新的光荣与辉煌《中国百位诗人写延安》出版
-
10-8诗词中的寒露:娟娟寒露中 静看秋意渐浓
-
5-5今日立夏:向夏天问声好
-
3-16古人养生十法:读书练字 养花种草 爬山登高 玩牌下棋
-
2-15除夕
-
2-13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
- 本类排行
-
-
5-4白族春节民俗:“办年”“团年”与“拜年”
-
5-4甘肃裕固族老人“复原”民族服饰 1件耗时数月
-
5-4湘桂原生态风情节启幕 少数民族借音乐展现生活
-
8-17走进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
11-13抢救——不可复制的宗教文化遗产
-
8-17《古今千万姓氏名人大全集》之中华麻氏名人收录
-
9-7老北京的宠物习俗
-
10-28十二生肖与名人(肖狗名人篇)
-
9-15中秋怎么过?各地中秋节习俗大盘点
-
9-28万里走单骑 他以镜头记录56个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