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姓氏组织

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墓——河南濮陽

时间:2015-5-17 11:49:26  作者:zhanghongming  来源:国粹网  浏览:744  评论:0
内容摘要:揮公大殿的造型是一把碩大的弓。

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墓——河南濮陽

      揮公園位于濮陽老城東南隅,濮陽縣南環路上,烈士陵園向東一公里左右。揮公墓為圓型,直徑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頂高5米,奠基采用料石砌筑,內設8根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兩道圈梁,土球頂栽植了草坪。墓周圍修筑寬為8米的環型路,路外圍采用毛石漿砌擋土墻,路面用青石板鋪設,并設花池,栽植樹木花卉。墓南20米為小廣場,面積4000平方米,廣場南端安裝12步青條石臺階,寬8米。

    大宋熙寧年間,澶州城進行城市改造,城墻周長二十七里,形狀前方后拱,號稱臥虎城。這臥虎城看上去更像一個彎弓,光緒年間所修的《開州(今濮陽)志》上繪有圖畫,記者一眼看上去,沒有想它像什么老虎,感到它分明就是個彎弓城呀!

    如今的彎弓城被淹沒在濮陽縣城新的大樓與街道之間,城墻也幾乎消失殆盡,所存的只是不怎么連貫的一堆堆的黃土疙瘩。老城東側的馬頰河(現在的名字是濮清南引黃干渠)是從前的護城河,其形如弓,逶迤于濮陽縣城內,其水潺潺,其色黃黃。

    濮清南引黃干渠的東邊,就是揮公千畝森林公園,揮公墓就坐落其間。這兒過去叫老虎臺,濮陽的張姓百姓每年都到這兒上墳,據說祭祀的是他們的始祖揮公。濮陽居民中有十分之一姓張,其中有一部分是老住戶,他們的傳說或者說是祭祀傳統,當是可信的。濮陽縣史志辦主任化建華對記者說,過去這兒很荒涼,現在好多了。揮公墓冢已整修一新,陵園正在建設中。一些碑刻也立了起來,其中有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哲學家張岱年老先生題寫的濮陽本顓頊(zhuān xū,公元前2513-2435年,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之孫,年十歲,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故都,今為中州勝地。張姓源出濮陽,歷代名賢輩出。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先生的題詞是:濮陽為古帝丘,顓頊故居,張氏系青陽之后,世代望族……’另外,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也在陵園中植樹紀念,張姓名人在這兒題詞祭祖的,就更多了。

       “這兒到底是不是揮公陵墓呢?一切都得從中華第一龍說起。張廣恩對記者說,第一龍出土后,文獻中記載的濮陽乃顓頊故都的說法,在史學界基本上得到了認同。揮公是顓頊的堂兄弟,是顓頊的弓正。他輔佐顓頊,不可能在遠離顓頊的什么地方吧!揮公陵墓雖然沒有直接進行考古學意義上的發掘予以證實,但還是有現代考古學的旁證的。中華第一龍的出土地在濮陽老城的西南角,過去這地方叫西湖;揮公陵墓在濮陽老城的東南角,過去這地方叫老虎臺,這名字就讓人聯想到兵、武裝什么的。東西一虎一龍,更讓人浮想聯翩。

    其實,對于一個4000多年前的陵墓的真實性,能有傳說佐證,已經非常難得了。就是現在被大家普遍認同的濮陽的顓頊、帝嚳陵,即二帝陵,誰又敢說那兒埋葬的,就一定是顓頊、帝嚳呢。

      “更多的是文化與血緣上的認同。張廣恩說,這種認同很重要,甚至比大家認同一個歷史文物,直說吧——就是陵墓——顯得更加重要!只認陵墓,不認文化與血緣始祖,又有什么社會意義呢?

    濮陽市投資1000多萬元整修揮公陵墓,為的是不忘記歷史與文化。

    揮公大殿的造型是一把碩大的弓。


标签:张氏 挥公墓 河南濮阳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liuwujie0815@163.com 国粹网  www.yiyuanguocui.cn 

国粹网QQ:2040316088    京ICP备180355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649号